全球100家最有前景的AI初创公司中,有11家“独角兽”公司,其中5家为中国公司。由此可见中国AI科技公司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,未来这一趋势将继续扩大。
一方面,我们需要肯定中国在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上取得的优异成绩。2019年,中国人工智能论文数量、专利申请量都已经高居全球第一。以中科院、清华大学、中国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等为代表的科研院所,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研究上贡献了大量高质量论文。以百度、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和以商汤、科大讯飞和深兰为代表的独角兽企业,在语音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、计算机视觉和智能驾驶等AI算法开发中取得了不俗成绩。毫无疑问,中国在人工智能算法上的进步速度十分显著,投入和产出效率非常高。但另一方面,我们也需要审视中国在核心算法、底层技术上的不足。2019年“徐匡迪之问”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共鸣,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真正搞算法的科学家凤毛麟角,基础核心算法的缺失未来或将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“瓶颈”所在。比较来看,美、欧、日的数学基础更加扎实,在人工智能算法研究时更能从基础理论上实现“突破”。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,谷歌公司软件有TensorFlow,硬件有TPU,算法有AlphaGo、AlphaZero,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、对人工智能基础算法的投入,是当前任意一家中国企业所不能比拟的。总体而言,中国人工智能强在数据规模、产业应用,而弱在核心算法、基础算力。
当前人工智能的爆发,离不开大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,而这两者的根基正是概率论和统计学,因此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统计学+概率论。
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改变生活的预期与AI现实能力不匹配。以自动驾驶为例,汽车生产商对全自动驾驶(Level 4)的实现时间盲目乐观。Delphi和MobileEye承诺于2019年实现Level 4自动驾驶系统,Nutonomy公司计划于2019年在新加坡街头部署无人驾驶出租车,特斯拉CEO马斯克在2020年1月声称,特斯拉车型的“完全自动驾驶”功能即将到来。但加里·马库斯等专家认为,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,届时才能实现可以避免事故的自动驾驶系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