虚假流量已经侵入到互联网行业的深层,并危害整个互联网行业。据相关数据统计,我国目前各类刷量平台已超过1000家,国内刷量产业的人员规模累计达到900多万人。
据了解,随着技术的迭代,刷量产业链对抗网络平台的手段也层出不穷。流量造假的原始手段是“协议刷”,即直接采用“代理IP+用户登录态”来模拟协议进行刷量,简单、直接、技术含量低。但随着网络平台防御策略提升,“协议刷”逐渐失效,并被网络黑灰产从业者淘汰。
其后,各个刷量社区平台上开始涌现出接单派单群、网赚群——需求方雇佣真人充当“投手”,向其下发刷量任务,这就是含金量最高的“人肉刷量”。“人肉刷量”含金量虽高,其效率却跟不上刷量业务的爆发式增长。
很快,“群控”被引进产业协作中,以弥补人工刷量效率低下的缺陷。群控通过系统自动化集成的技术,实现由一台电脑控制多台手机、多个账号的批量操作,包括批量控制微信、快手、陌陌、支付宝等热门App账号,实现暴力加粉、一键转发朋友圈、批量搜索快手号并点赞等几十项非常规功能。
随着策略持续升级,平台打击“群控”的技术手段不断增强,新的刷量模式随之出现——挂机平台。在以挂机网站为“大中台”的产业链中,上游是被平台“圈养”起来的挂机用户,长期提供大量真实有效的账号。下游则是刷量平台,负责对接自媒体、广告公司等需求方,批量完成点赞、投票、增粉等各种各样的任务。挂机刷量模式整合了用户的账号资源,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及受益。
“挂机”是指把账号授权登录在一些挂机平台上,供平台方用于刷阅读、刷投票之类的刷量任务,以赚取报酬。目前,市面上的挂机平台涉及微信小号托管、快手托管、淘宝直播挂机等。
为了微利报酬,挂机的网民普遍不了解背后的游戏规则,相比兼职“网赚”的身份,这些挂机用户更像是被流量制造集团长期“圈养”的百万劳工,24小时不间断地被操控着输送流量、堆砌数据。
从调研来看,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TMT企业所带来最大的影响前三项分别是: 业务渠道模式的转变,客户的留存与增长,以及与现金流、运营成本相关的财务压力,特别是在消费需求减弱,渠道缩减的双重夹击之下,多数企业面临了运营以及财务上的挑战。
根据我们的调研显示,科技型企业2020年最关注的议题则是如何保持业务增长,而实现业务增长需要清晰的战略规划、敏锐的市场洞察、运营与技术的支撑保障、以及对风险的合理管控。此外,如何加快数字化脚步,利用人工智能+云+大数据等技术以获取竞争优势亦是企业最聚焦的议题 。
对于本次调研的企业来说,2020年振兴业务最重要的两个方法为分别是:成本控制管理和加快新品上市。此外, 强化资源的布局, 加强生态合作也是重点之一,而近半成的企业表示会探索布局更多的在线业务模式,而在前期数字化脚步较慢的企业也表示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脚步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